 |
|
65歲企業家范德成: 凌晨三點起床炸油條
范德成是龍口市東方食品的董事長。今年66歲的他,依舊堅持凡事親力親為,這源自他年輕時的那股子拼勁。
范德成17歲時,進入位于西城區的原龍口第二飯店工作。當時,全市只有7家飯店,能成為一名食堂廚師,范德成特別珍惜這份工作。當時的人思想格外單純,找到工作后,就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一定要對得起勞動者這個光榮的稱號。所以,領導交待的活兒,范德成總會一絲不茍地完成。
1969年冬天,北馬鎮、龍港街道附近的農民半夜推著小推車從家里出發,將大白菜送到龍口港,早上六點左右,在第二飯店歇腳吃早餐。范德成和同事們想到眾多農
|
民實在太多、就餐的時間又很短,于是范德成凌晨一點就起床炸油條,保證早上能滿足來吃飯農民的需求。當時,天還下著小雪,十分寒冷,很多廚師的手都凍得生了瘡。
范德成回憶說,為了保證早餐的供應,他每天晚上只能睡2個小時左右。當時,也沒有領導要求他非得這樣做,但大家卻自發地商量,幾點起床能保證早餐供應。
在那個淳樸的年代,人們參加工作就是為了多干活,多出力,好好表現,讓領導多表揚。那時,最幸福的事情,就是通過一年的辛苦付出,獲得先進工作者的榮譽稱號,便是無比光榮的事情。
這段經歷,也成為他一生的寶貴財富。范德成很感謝當時的工作,正是那段時間不計較得失的付出,讓他在日后的創業中能吃苦、肯奮斗,有所成就。
在古代的詩詞歌賦中,我們常能看到古人歌頌勞動之美的詞句。如今,也是一樣。勞模、先進工作者的事跡屢見不鮮。勞動者身上的光輝,受人尊重,是人們學習的榜樣。
回想過去,在科技不發達的年代,人們用辛勤的雙手,戰山斗地,一路汗水一路歌,為子孫后代創造出輝煌的明天。如今,這種精神傳承到了80后、90后的年輕人身上。讓人欣喜的是,他們不僅繼承了前輩不怕吃苦不怕受累的品質,還在新興的行業中,依靠科技,用靈活的腦袋迸發出一個個金點子,獲得滿滿收獲。
勤勞的人們灑下了汗水,也獲得了財富。這讓我們看到了,在崇尚勞動最光榮的時代,有付出就有收獲。未來,我們會看到更多勞動者邁著更加堅實的腳步,踏上充滿希望的康莊大道。